618,双十一,双十二,双旦节,年货节……现在网购的促销节日可是越来越多了,果子的钱包也越来越空。尽管花钱一时爽,但在网购这件事情上身经百战的果子,还是要提醒各位狐友:注意快递单小广告套路,不要上当!
快递单,小广告的狂欢?
“抽华为手机”!“免费抽 3 双保暖袜”!“别扔!扫码抽取 5.87 元”!“抽取保温杯一个”!“待抽取 1 个电水壶”!……
有没有发现,我们每天拿快递的快递单上,从近些天开始都多了这种醒目的字眼,以及一个大大的二维码,用各种似乎随手可得的奖品来吸引你扫码。
而且,这些所谓的“奖品”,大多数都是生活中的日用品,又或者是赤裸裸的小额现金红包,在降低你警惕的同时,又能吸引到你想占小便宜的心理。
这很好理解:如果有陌生人说要送你一台手机,那你大概率会看出他是一个骗子,如果只是说给你一个水杯,可能你就会觉得“价值不高,应该是真的”而去尝试。
而且,这种“保温杯”,“保温袜”的奖励,受众人群大概率不是果子这种,拿了快递就扔盒子的年轻人,而是帮我们拿快递的父母,又或是爷爷奶奶。平时看到有鸡蛋领可能都会排队的他们,看到保温杯、保暖袜,能不心动吗?广告商比起我们,可是更能精准拿捏中老年的心理。
但其实这些广告,都是平台精心编织的陷阱!
消保委出手,揭秘广告真实度
从 2021 年 11 月 11 日到 12 月 25 日,安徽消保委对 1111 份快递单样本进行测试、统计和分析,发现竟然有 674 个样本中含有二维码小广告,占比高达 60.67%。
而在这六百多个快递单广告中,安徽消保委调查组扫码后发现,出现最多的是“天天零现金 打款秒到账”的活动,高达 39.32%,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广告,都是这种所谓的“现金红包”。
这种“现金红包”,领取的方式无一例外都是需要邀请好友助力,才能获得抽奖的机会,然后再通过金币、幸运值的累计方式来凑齐提现金额。嗯,这个果子表示很眼熟,不就是并汐汐玩剩的那套嘛?结果大家也猜到了,消保委调查组邀请了 20 位好友助力,最终也没能成功提现,APP 倒是下载了一堆。
现金拿不到,那小礼品总有了吧?然而,一样是耍猴!
“洗手液”、“保暖袜”这种奖品广告,在六百多个快递单广告里占比 22.11%,最终都指向“取件福利社”的推广页面。安徽消保委调查人员发现,广告语中的所有奖项,其实都带有明确的推广目的,也并非广告宣传提到的“免费”。
例如,“茅台酒+手表+茗茶礼盒”,看起来是免费送,其实需要填写详细的姓名手机和住址,并且需要货到付款,“仅售” 298 元。又例如“电信超大流量卡”,并不是直接给你的手机号充值流量,而是要你办理一张新的电信卡。
在这些页面,你都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,甚至有些推广页面已经因涉嫌欺诈而被暂停服务。
但这些广告,本来就已经涉嫌违规,只不过是钻了法律的空子。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快递面单上发布虚假二维码广告,诱导消费者扫码,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其行为已涉嫌欺诈;诱导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的,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受保护的权利,主管部门可对其处罚。
广告的泛滥源头在哪?
无独有偶,果子一直关注的知名“做梦”数码博主 @Kang,最近也提到了快递单广告的事情。
他向我们展示,其实快递单在打印前是一片空白,并没有相关的二维码广告。广告并不是商家和快递商有意为之,而是商家经过菜鸟打印平台后,打印出的快递单就会有这个广告二维码。但商家在阿里平台打印则必须要经过这个插件,否则就不准打印淘宝电子面单。
所以,究竟是谁纵容着快递单小广告泛滥,相信聪明的狐友们都心中有数了吧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规定,快递面单上发布的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,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对广告主、广告发布者、广告经营者行政处罚,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,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,快递公司也会承担连带责任。
对于快递单广告泛滥,希望国家能出台更明确、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,来控制事态的恶化。在此之前,狐友们一定要擦亮双眼,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,不要轻易扫码,更不要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0086mm.com/877.html